有一種投資方法叫做「生活投資法」,最早提出這種方法的是美國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其所管理的麥哲倫基金,在13年間創下年化報酬率29%的佳績;
彼得.林區主張,投資應從生活周遭觀察起,與其投資在自己完全不懂的事物上,還不如從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興趣中,尋找投資機會。
「生活投資法」近幾年在台灣也相當流行,但因為許多投資人對於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投資方法瞭解並不透徹,以為只要跟生活扯上一點關係,就可以當作投資標的,因此也延伸出一系列好氣又好笑的概念股。
舉個最近的例子來說,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網路上流傳一系列「寒流概念股」,這些概念股包括:
1.發熱衣概念股:宏遠(1460)、東和(1414)、南紡(1440)
2.羽絨衣概念股:廣越(4438)、光隆(8916)、儒鴻(1476)、聚陽(1477)
3.火鍋概念股:王品(2727)、美食-KY(2723)
4.遊戲概念股:鈊象(3293)、華義(3086)、智冠(5478)、辣椒(4946)、網龍(3083)
5.電商概念股:富邦媒(8454)、東森(2614)
6.熱水器及暖氣概念股:櫻花(9911)、燦坤(2430)、全國電(6281)
看到上述的資料,筆者不禁冒出滿滿的問號;列在「發熱衣概念股」及「羽絨衣概念股」中的公司,有許多都是以外銷為主,即使因為寒流使這些公司產品在台灣銷售量提升1倍,對於這些公司整體營收其實也僅只是九牛一毛。
另外以「火鍋概念股」來說,王品(2727)旗下中高價位的「青花椒」及「和牛涮」目前展店僅個位數,中價位的「聚」火鍋全台灣約20家店,而「石二鍋」及「12MINI」雖然店數眾多,然而以低價位為主的關係,實際貢獻利潤也不多;美食-KY (2723)目前仍以85度C貢獻主要營收,旗下的「這一鍋」及「這一小鍋」佔整體公司營收並不高。
即使因為天氣寒冷,促使較多顧客到火鍋店用餐,但因為去年冬天天氣也是寒冷的原因,營收對比去年增長並不容易顯著提升。
「遊戲概念股」及「電商概念股」更是好笑,難道因為寒流來襲,大家就一定會躲在家裡打電動跟網購嗎?
而「熱水器及暖氣概念股」,也許因為天氣突然變冷,原本家裡沒有暖氣的消費者會添購暖氣,但是否會因為天氣冷而將熱水器換掉就有點令人存疑;再者,寒流年年都有,並不容易因寒流就大大提高上述公司的營收,實在不得不佩服這些媒體及網友們的想像力。
雖然不置可否的,社會經濟事件確實會影響或改變人們的生活或消費習慣,像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口罩及消毒用品熱銷,居家隔離使視訊會議設備熱賣及網購公司營收大增;或是中美貿易戰使部分中資公司發展受阻;又或是香港反送中運動衝擊旅遊業…等。
然而,「寒流」並非只有今年才有,且影響時間不長,不容易造成相關概念股明顯受益,即使可能因為媒體一時的渲染,使部分概念股短期內強漲,但一般投資人若盲目追高,不慎被套在高點的機會相當大;
如同葛拉漢所說︰「短期而言,股市是個投票機,投資人投票決定哪些公司受歡迎;但長期而言,股市是個體重器,它將評價公司的真實價值。」
當不明就裡跟隨市場氣氛追逐概念股時,若未設定相對應的停損點,很容易就從原本等著被人抬轎變成幫人抬轎;若買到基本面佳的公司,待公司持續成長後可能還有機會解套,若不慎買到長期衰退走空的公司,則很可能入住長期套房,投資人不可不慎。
重點整理:
1.投資「生活概念股」仍要有基本的財報判讀能力,不要讓過多的想像力凌駕於理性思考。
2.股票因受惠題材而上漲,並不代表真的能實質受益,有時僅是因為投資人短期內認同而超買,造成股價上漲。
3.若希望藉由題材小賺一筆,在進場前務必設定停損點並確實執行,切勿因凹單而從小套房住到大套房,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