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1.jpg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有關康友-KY(6452)事件,於網路上所蒐集到的各項論點,並分析筆者對這些論點的看法,可參考:從這8大徵兆能否事先發現「康友-KY」這顆大地雷?

這一篇則要跟網友分享筆者曾於今年2月初買入康友-KY當時的原因,以及停損後不再買入的判斷。

當初筆者看好該公司的原因在於其主產品“大輸液”,可望因疫情而用量大幅增加,即使當初對於「KY」類股財報可能較不透明的問題有所提防,加上其營收於2018年11月即開始走弱,2019年1月更開始進入長達1年左右的負成長;
然而,當時筆者認為營收有望於復工後大幅成長,故決定進場投資,而後因全球股災於3月中陸續停損。

圖2.jpg
 

3月股災過後,筆者仍持續關注該公司發展,因當時仍無有效藥物可使用,醫療機構僅能採用支持性療法,“大輸液”產品預估後續仍將持續看俏,但因為觀察到一個異相後,使筆者遲遲並未進場投資,因而躲過危機。


若網友仔細對比生醫類股指數與「康友-KY」之股價,會發現「康友-KY」股價顯得異常弱勢,以上市生醫指數來說,從3月19日最低點70.88反彈至7月9日112.04,漲幅約58%;
然而,「康友-KY」自3月19日最低點129.5反彈至6月18日172,漲幅僅約32.8%,以「康友-KY」過往的獲利數字來看,漲幅僅低於平均實屬怪異。

圖3.jpg
 

即使當時市場有「康友-KY」即將補漲的聲音出現,若因此而買入該股票,也應該在7月24日跌破平台整理區,或於7月27日出現更明顯的走空訊號時斷然出場;
當產業「類股」強漲時,「個股」也許會有「領頭起漲」或「補漲」的差別,也許某些因素會造成個股「遲到」但也不至於「不到」,若走勢與同類型公司大相逕庭時,不僅不要以為撿到便宜而見獵心喜,反而應提高警覺。

圖4.jpg
這次事件有許多投資者將矛頭指向會計師及其事務所,認為以他們專業的角度應該察覺到公司財務有異狀而對投資人提出警訊;
然而,會計師的職務是檢視公司編製的財報是否「忠實表達」,而非「真實表達」,若有部分公司刻意欺瞞,也不易立即發現;即使會計師有所疏失,等到事件爆發後,對投資人早已受到傷害。


而目前法規雖規定:「內部人持股轉讓超過一萬股者要進行申報。」
但以本次案例,康友公司董事長以每天9張股票的速度出脫持股,依法確實不需申報,而投資人也無法立即發現,只有於每月公布董監持股時才會發現到持股張數在下滑。


這樣的情節就如同「矛與盾」的故事一樣,監管機關及會計事務所持續提升監管力度及查核技巧,希望打造能夠杜絕所有財務造假之「盾」;
然而,投機取巧之徒則想盡辦法鍛造出無比鋒利之「矛」想突破「盾」;因此,除了筆者之前分享過一些財務及非財務的方法,教大家如何趨吉避凶外,藉由這次的事情,
再給大家5項提醒:
1.對「KY」公司提高警覺:
「KY」是指在國外註冊、來台掛牌的公司,但也因公司設在海外,使得會計師查帳難度較高;
即使目前有像「鮮活果汁-KY」、「亞德客-KY」、「矽力-KY」…等,這樣活耀的公司;但更不乏如同「淘帝-KY」、「綠悅-KY」、「再生-KY」及「VHQ-KY」…等,營運大幅下滑的公司;且以統計數據來看,財務有問題的「KY」公司占比確實較一般公司高,投資「KY」公司應更加審慎抑或乾脆完全避開。


2.避開誠信有疑慮的公司:
「康友-KY」爆發董事長掏空事件之前,在2018年即發生過董事長技巧性賣出公司股票以避開轉讓申報的事件,市場上也“傳言”有主力介入炒股之情事,只是筆者過於看好疫情所帶來相關醫療產品的需求而決定放膽嘗試,往後對於誠信有疑慮的公司還是避開為佳。


3.設定停損:
俗語說「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在投資的生涯中,都會有看錯投資標的的時候;重點是,對市場能否保持客觀及謙卑的心,當看錯時將損失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以保護資金,為下一次機會做好準備。


4.適度分散投資:
根據新聞報導,有一位85歲的老翁,因自詡對生技產業的瞭解,將1,000萬的退休金全部押注康友-KY,相信當時他應該有十足的把握才敢下這樣的決定。
試想,若當時將資金分散至其他生技股或其他類股,以今年整體大盤普遍強漲的情況下,即使誤踩「康友-KY」地雷,也不至於全部資產血本無歸;資產配置的規畫除了仔細評估投資標的優劣外,亦應考量投資人的年齡、資產多寡及現金流狀況;若已屆退休之齡,投資組合應保守且考量風險分散。


5.長期「便宜」的股價可能有所原因:
我們都希望能挖掘到如同蒙塵珍珠及地底寶藏之類的低估公司,而這也是價值投資者努力的目標,這需要事前細心的蒐集資料、敏銳的洞察力及自省式的思考能力;
然而,當市場對於生技及相關概念股討論都已逐漸熱絡,各公司本益比也都持續水漲船高,某些公司卻還越來越“便宜”時,即應反向思考是否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

每次發生這樣的掏空事件,不僅僅是一間公司的殞落,也造成許多退休族頓失依靠、家庭財務破碎與投資人破產;即使經歷了無數官司煎熬後,最後投資人獲得勝訴,然而公司資產早已遭掏空者吃乾抹淨;
投資人只有在事前做好標的評估、風險控管及資產配置的工作,才是在資本市場中持續存活下來的最好方式。

重點整理:

1.「KY」公司海外查帳不易,投資人應提高警覺。
2.避開誠信有疑慮的公司。
3.投資前應先設定好停損。
4.適度分散投資。
5.長期「便宜」的股價可能有其原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pydealer 的頭像
    williampydealer

    williampydealer的部落格

    williampy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