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1.jpg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醒網友:「投資應著重於思考,不應人云亦云」,才不至於陷入鋪天蓋地的信息干擾;「思考」聽起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思考」是一個不斷假設又不斷挑戰假設的過程,且從來就不會得到唯一的答案;今天筆者就以美國經濟學博士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2014年出版的暢銷書—「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股票」,與各位探討一下思考投資的流程。

納瓦羅博士所著之書籍「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股票」,在當時引起熱烈討論,作者的思考邏輯在於:

「巴西久旱之後終於獲得甘霖 → 預期咖啡豆將豐收 → 咖啡豆因豐收價格下跌 → 星巴克咖啡的成本降低 → 星巴克每股盈餘(EPS)增加 → 股價上漲。」

圖2.jpg

這樣的投資邏輯又被作者稱為「巨波理論」,即思考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消息,追本溯源找出埋藏在背後的投資機會;概念其實類似於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應」電影。

 

在這本書發行之前,看到巴西下雨而購買星巴克股票的行為可以稱作為投資思考, 但一旦大多數投資人都認同「巴西下雨=星巴克上漲」並奉為圭臬時,就會造成此投資方式不再好用,因為當看到巴西下雨的新聞時,投資人都已知道要購買星巴克的股票,使得追價力道縮小而影響後續上漲幅度。

 

然而,會進行思考的人,在同樣的事件中仍然不斷的在找尋機會,以同樣的「巴西下雨」事件來說,又可衍伸更多的可能:

1.不思考→買入星巴克股票

「當巴西下雨時,買入星巴克股票」;此為原作者思考的模型,若讀者僅僅照做就想獲利,就不能視為進行思考。

 

2.第一層思考→不買星巴克股票

已經瞭解巴西久旱而甘霖,可能造成咖啡豆下跌的結果;但在更進一步瞭解星巴克的成本結構後發現,一杯咖啡的原料成本(咖啡杯、咖啡豆、牛奶及豆漿…等)僅占20~30%,若僅就咖啡豆價格變動對成本的影響可能更低;反而是咖啡廳的租金及服務人員等人事成本佔了50%;所以,實務上咖啡豆的下跌對於星巴克獲利的提升並無想像中的明顯,沒有必要因此買入星巴克股票。

圖3.jpg

3. 第二層思考→買入星巴克股票

瞭解巴西久旱而雨可能造成咖啡豆下跌,也分析過咖啡豆價格變動對星巴克獲利影響不大,但思考投資人可能因為受到書籍論述影響,預期星巴克獲利將上漲而買入星巴克股票,所以決定在星巴克股票還沒上漲時先買入股票,等待後續投資人追價買入造成價格上漲後賣出。

 

4.第三層思考→放空星巴克股票

看到巴西下雨的新聞時,星巴克已大漲3天,思考有可能別的國家或巴西的投資人比自己先掌握到有關天氣的訊息已先行入場,隨時準備獲利出場,一旦獲利了結賣壓啟動後可能導致星巴克股票下跌,所以放空星巴克股票。

 

在看了上述的思考分析時,是否發覺到「投資思考」並非如同該書籍作者的論述一樣只有一個答案,不同角度的思考常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且當環境的變數越多,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也就越多,也就越難以達到當初所假設的目標;

事實上也因為如此,投資市場才有買賣雙方,也不存在能夠永遠不敗的策略及方法,這才是真正的投資常態。

 

即使透過思考不一定能找出最後的正確答案,但我們能夠找出幾個最有可能的答案,再根據後續發生的結果予以驗證,逐漸鍛鍊自我的思考能力及積累經驗,這也是人類異於機器之所在。

認知到即使透過思考所形成的決策仍有可能發生失誤,投資人也應做好面對不如預期時的準備(停損或提早出場),而非堅持自己的預測一定正確無誤,甚至不斷加碼及攤平導致損失慘重;

保持客觀及彈性才是在投資市場生存的不二法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pydealer 的頭像
    williampydealer

    williampydealer的部落格

    williampy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