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慣性1.jpg

近期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7月營收及半年報,每到公佈業績的就是投資人感到特別焦慮的時候,看到公司公佈業績良好,已持有股票者,煩惱是否要先賣出以免利多出盡?如果未持有股票者,又盤算著是否應該追價買入?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名詞:「盈餘慣性」
所謂「盈餘慣性」是指:公司股價在公佈業績優於預期,之後幾周仍然持續上漲,使投資人獲得超額收益的現象。

這種現象最先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Ray J. Ball和普林斯頓大學的P. Brown兩位教授於會計學期刊所發表,研究結果顯示:
對於財報表現佳的公司,股價表現強勁的現象,在公佈盈利後可再維持至少60天;而對於盈餘表現不佳的公司,公佈盈利後,股價也持續走弱至少60天。
這樣的研究結果也間接反駁了大部分投資者所認為的「效率市場假說」(註)。

然而,實務上部份股票在公佈表現良好的季報後,確實出現跳空後開高走低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而又是什麼原因會造成「盈餘慣性」呢?

這其實與所謂的「錨定效應」有關,「錨定效應」其實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當人們進行決策時,常會偏重先前所接收到的資訊(錨點)所影響,即使這個資訊與目前的決策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如同服飾店往往喜歡將服裝的售價訂高,再進行打折促銷活動,讓消費者有一種撿到便宜的感覺;又或是如果某件商品售價1,000元,跟售價5,000元的商品放在一起就會覺得1,000元的商品便宜;但跟售價500元的商品放在一起就會覺得1,000元昂貴。

同樣的,當公司股價在谷底震盪時,當發布超乎預期的業績時,往往股價會跳空快速上漲,大部分看到公司股價上漲一段,因為受到之前股價盤整區(錨點)的影響,會認為股價已經漲多,雖看到公司業績轉佳也不敢買入(認為股價已反應),而原本已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認為已有一段利潤傾向獲利了結,這也是為什麼股價會表現出衝高後回跌的狀況。

那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盈餘慣性」呢?
在短線投機客出場及第一批投資者逢高出脫股票,使股價回跌後,隨著時間的演進,公司獲利持續改善以及部分媒體報導,使越來越多人認識或注意到這間公司,雖然在回跌的過程中投資者雖然不一定馬上接刀,但會將其列入研究觀察或後續買進的名單。

 

而如同投資者知道的股價公式:股價 = 每股盈餘*本益比


隨著公司獲利改善每股盈餘(EPS)提升,加上認同公司已否極泰來的投資人逐漸增加,而提升該公司的本益比評價,連帶使投資人認同的公司「合理價」提升。這與傳統所認知的「效率市場假說」相反,市場常需要時間消化及接受公司營運轉佳的訊息,而這種情況在低成交量的冷門股或長期營運低迷的公司更為明顯,因為需要更長的時間讓投資者接受這些股市中的無名小卒(Nobody)已逐漸轉變為大明星(Somebody)。

我們就以前面所提到的每股盈餘(EPS)當作公司的獲利指標,觀察以下公司。
以下為範例公司各季EPS股價走勢對照圖:


1707.jpg

2231.jpg

3293.jpg

5904.jpg

而以下為各季財報發布日期稅後淨利年成長率股價走勢對照圖:

1707比較圖.jpg
2231比較圖.jpg

3293 比較圖.jpg

5904比較圖.jpg

從這幾張圖可以發現,當從財報發現公司營運轉佳,雖離最低點已上漲一段,但隨著營運越來越好,認同的投資者越來越多,股價仍能持續往上攻堅,所以對於公佈業績超預期的公司,投資人可以有以下準備:

1.判斷業績優異是由本業或是業外貢獻:市場對於來自本業的成長具有較高的認同性,公司本業獲利轉強較能維持股價漲勢。
2.業績是否有機會持續增長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這點較難判斷,但仍可藉由觀察營收變化及同產業公司表現進行預估。
3.該公司是市場寵兒或乏人問津:觀察該公司在雜誌、討論區的熱門程度;通常越大型及知名的公司,「盈餘慣性」較不明顯,因為原本持續關注的投資機構及投資人就多,利多訊息會較快被市場消化;但對於冷門股來說,投資人對不瞭解或陌生的事物,本能就會有一種排斥感,而投資機構因資金規模大,受限於投資標的成交量的限制,也可能捨棄該公司,這些情況都會延長了利多訊息的反應時間。
4.股價衝高後回測,成交量逐漸縮小後,設定停損尋找買點:當公佈超乎預期盈餘時,資金湧入使成交量增加將股價帶到相對高點,此時正處於投資人情緒亢奮的時候,並不宜追價買入,而應觀察想買想賣的人都買賣完後,價格平衡的位置,此時成交量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就可尋找買點並設定停損。
5.跌破所設定之停損或之後業績不如預期轉佳時賣出:
藉由前面的步驟,可以找出較高機率成為飆股的標的,但仍應慎防判斷錯誤或後續業績不如預期的狀況,所以設定停損及追蹤後續業績是必要的工作;因為在投資市場上,我們不可能奢求把把都拿到好牌,但可藉由持續的汰弱留強,讓好牌都留在手上。


重點提醒:
1.「盈餘慣性」的現象,使業績表現優異的公司有較高機率能夠成為飆股。
2.冷門股的「盈餘慣性」現象比熱門股要明顯。
3.在投資標的公佈業績優於預期後,仍可透過5項步驟找到佈局的機會:
(1)判斷盈餘來自本業或業外。
(2)評估未來業績能見度。
(3)標的是否為熱門股。
(4)待市場亢奮情緒平靜。
(5)買入後設定停損並追蹤後續業績表現。


註:
效率市場假說:在證券市場中,價格已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訊息;也就是任何投資人皆無法持續擊敗市場而獲得超額報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pydealer 的頭像
    williampydealer

    williampydealer的部落格

    williampy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