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要.jpg

上一篇文章與網友分享投資者學習財報時會碰到的3個難點及解決方式:
如何克服學習財報的名詞恐懼症

本篇跟大家分享學習財報前要先瞭解的財報「語法」,也就是財報的各種「原則」、「基礎」、「假設」與「恆等式」;
像是:「企業個體假設」、「繼續經營假設」、「貨幣單位衡量假設」、「應計基礎」、「現金基礎」、「公允價值原則」、「收益與費用配合原則」、「充分揭露原則」、「穩健原則」、「資產負債恆等式」…等。

 

在這麼多專業的會計原則中,有3項原則我認為是初學者必須先行學習的,因為這3項原則是編製財報(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最基礎架構,分別是:
1.「會計恆等式」2.「應計基礎」3.「現金基礎」

以下分別為各位介紹:

 

1.會計恆等式:
會計恆等式是現今被大眾廣泛使用之「複式記帳」(註)的原理,藉由恆等式能讓我們清楚瞭解到一家企業資源的來源及去處,用白話說就是:「錢從哪裡來,用到哪兒去」;
平常看到的財報也是依據恆等式的原則來編製,初學者要學會的會計恆等式有以下兩個:(1)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2)收入-成本=利潤

(1)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左邊的「資產」說明公司將錢用在哪裡;而右邊的「負債」及「股東權益」則交代了公司的錢從哪裡而來(如下圖);

1資產負債表.jpg

舉個例子來說:
小陳到X義房屋看上了一間總價1,000萬的房子,所以拿出辛苦存下的200萬並向銀行申辦房貸800萬來購買房子。
依據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1,000萬的“用途”是買房,而資金的“來源”則是存款200萬+房貸800萬,我們就可以做出以下的圖表:

2資產負債表.jpg

而這也是資產負債表最基本的雛型。


(2)收入-成本=利潤
第2個式子就更容易瞭解了;企業每季所做生意的金額,再減掉相關成本就是企業當季所賺的利潤。
這就如同減肥一樣,收入就像是每天吃下肚子裡的熱量,成本就是每天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如果:
吃的比消耗的多→變胖(利潤為正)
吃的比消耗的少→減肥成功(利潤為負)

3減肥.JPG

而上面這個式子也就是綜合損益表的雛形。


2.應計基礎:
財務報表會依照一定的期間進行編製,例如上市櫃公司公布的季報、半年報及年報;
在決定編製的期間後,就會將收入及成本等項目放置於報表中,而放置的方式分為兩種:「應計基礎」及「現金基礎」,

這邊先為各位介紹「應計基礎」。

「應計基礎」是綜合損益表編製的原則,認列收入的條件在於「所有權之重大風險及報酬移轉予買方」,聽起來有點像文言文,我們就再舉個例子:
小陳在買了新房後心情大好,決定買機票到歐洲旅遊,所以在6/15以信用卡刷了3萬元買了6/20的機票,並於6/21到了歐洲;
對於販售機票的航空公司來說,雖然尚未收到小華的3萬元現金,但因為已經確定完成了這筆交易,即可認列3萬元的收入,這就是「應計基礎」的認列方式。
一般初學者對於「應計基礎」較不習慣,因為日常生活中交易通常以現金為主;但對企業來說,不管是跟上游叫料或是出貨給客戶,通常是以開(收)票或是賒(計)帳,以「應計基礎」較能反映企業營運的狀況,因此「綜合損益表」即以「應計基礎」為編製原則。

3.現金基礎:
顧名思義,「現金基礎」就是實際要收到或付出現金時才能入帳;
在這種基礎下,收入及費用的定義變成:
收入:實際收到現金時,才計入收入。
費用:實際支付現金時,才計入費用。

看起來「現金基礎」好像比較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計帳思維,那為什麼又要有「應計基礎」呢?

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就會更加清楚:
甲公司在2月、3月及4月,各月底前支付6萬元向上游購買原料製成產品,並以10萬元賣給乙公司,而甲跟乙習慣皆在月底前將當月的貨款結清;
而3月因為景氣下滑使得乙公司資金較為緊湊,所以乙跟甲商量,4月底前再一起將3月及4月的款項結清,而甲公司在3月底時仍準時支付6萬元給供應商。

如果我們採用「現金基礎」來計帳,甲公司的報表呈現方式如下:

月份

2

3

4

收入

10萬元

0元

20萬元

支出

6萬元

6萬元

6萬元

利潤

4萬元

-6萬元

14萬元

 

如果採用「應計基礎」來計帳,報表呈現方式如下:

月份

2

3

4

收入

10萬元

10萬元

10萬元

支出

6萬元

6萬元

6萬元

利潤

4萬元

4萬元

4萬元

 

採用「現金基礎」因為現金支付時間的差異,造成甲公司3月份呈現大幅虧損,但4月份出現大賺錢的假象;
而採用「應計基礎」則呈現甲公司每個月都淨賺4萬元,較能呈現甲公司實際的經營狀況,這也就是綜合損益表採用「應計基礎」為原則的緣故。

 

以上3點就是財報初學者一定要先具備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後續學習就能較易理解並進入狀況,為各位再一次整理重點:

1.學習財報要先認識的3個原則:(1)會計恆等式(2)應計基礎(3)現金基礎
2.會計恆等式分為:(1)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2)收入-成本=利潤
3.「應計基礎」認列原則為:「經濟事件是否發生」以及「所有權之重大風險及報酬是否移轉」,是綜合損益表編製的原則。
4.「現金基礎」認列原則在於「現金」實際的流入與流出,是現金流量表編製的原則。

註:複式記帳起源於中世紀早期中東的猶太人,而後流傳於佛羅倫斯、熱那亞、威尼斯和呂貝克的銀行家和商人中;複式簿記系統中,至少需要兩個會計分錄來記錄每個金融交易,這種記帳方式好處是可以追溯到項目的來源與去處,有利於後續的審計及追蹤。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pydealer 的頭像
    williampydealer

    williampydealer的部落格

    williampy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